简单说说双拼


发布于

|

分类

全拼是目前用得最多的输入法了吧?但是全拼需要输入的字符过多。于是大家发明了各种能减少击键次数得输入方式,比如五笔和双拼。

五笔是拆字,双拼是「第一个键是声母,第二个键是韵母」,两次按键打出一个字。

好了,你学会了。

就比如,想打「小」这个字。它的声母是「x」、韵母是「iao」,在键盘上依次按下这两个部分对应的字母,就打出来了;再比如,「事」,它的声母是「sh」、韵母是「i」,同样在键盘上依次按下这两个部分对应的字母,就打出来了。注意,第一次按键永远是声母,第二次永远是韵母。

那有人要问了,如何用一个键打出「iao」「zh」这样的组合?嗯,这就是要「背」的部分,我们需要背一个对应表,而这个「对应表」,就是所谓的「双拼方案」。目前常用的有微软的方案、自然码方案、小鹤双拼方案等等。比如,在自然码方案里面,「iao」对应的韵母按键是「c」,「sh」对应的声母案件是「u」。所以上面的「小事」,只需要输入「xcui」就能打出来了(如果是全拼,那么需要输入「xiaoshi」)。

那么,不同双拼方案差别在哪里呢?主要是在三个点:对「多字母」的处理、对零声母的处理,还有就是一些方案(例如小鹤)对「多音对一字」有特殊处理。

「多字母」的处理,可以直接体现在上面说的「对应表」的不同。例如,在微软的方案里面「ing」对应的是「;」,如果输入「请」,那么需要输入「q;」;但是在自然码里面,对应的是「y」,所以需要输入「qy」即可。

「零声母」,比如「哦,啊,额」之类的,微软方案是用「o」作为一个虚拟的声母,所以是「oooaoe」,但是自然码的话,是「这个键打两次」,于是击键结果是「ooaaee」。

小鹤双拼是个比较异类的存在,它可以像双拼一样两次按键出一个字,同时也有自己的「辅助码」,帮助快速选取同音字。

那么多种方案,其实没有谁优谁劣,随便选择一个就好了。


应该是大一的时候,看到了「双拼」这个东西,据说能提高打字速度。抱着试一试(懒)的心态,就入了坑。当时还在用Android,背了助记表后,就把手机输入法调成了微软双拼模式。选择微软的原因是当时还在用Windows,觉得微软双拼应该是台电脑上都有,不会出现「用个输入法,还需要单独再下载」的情况。第一周确实痛苦,本来一分钟能打40多个字,现在一分钟最多只能打三个字。两周,一分钟能打五个字了;一个月,已经差不多恢复正常全拼的打字速度了。

后来在大三左右,觉得微软需要多用一个按键,挺奇怪的,小鹤双拼的话要想用得爽,还需要记辅码,比较麻烦,就选择了自然码。用到了现在。

哦对了,用双拼有两个意外的好处:一个是能避免被全拼坑掉,秃噜打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出来;另一个是能避免别人用你的电脑:「哎,我咋打出来的东西都不是我想要的啊?你这电脑有问题吧?」

但是话说回来,iOS上增加了双拼,默认并没有加入自然码……这歌就比较奇怪了。明明功能都做出来了,就是没开始。Mac上倒是可以使用命令开启:

defaults write com.apple.inputmethod.CoreChineseEngineFramework shuangpinLayout 5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